河南洛阳市花山村小学校长孔文卿三十六年如一日教书育人:“只剩一个孩子也要坚守下去”
花山村小学的教室里,孔文卿老师(中)在给两名学生授课。
孔文卿老师在辅导高年级学生读书。 张 珂摄
孔文卿老师在教低年级学生写字。 张 珂摄
孔文卿,是熊耳山深处的河南洛阳市花山村小学校长,甘为“红烛”、甘当“人梯”,兢兢业业奋斗36载。36年过去,学生换了一拨又一拨,而他,依然坚守在那里。
36年来,孔文卿围着大山走过很多路,也吃过很多苦,但带给孩子们的都是“甜”。如今,这所山沟里的小学只剩2名学生,但他仍旧不改初心,“哪怕只剩1个孩子我也要坚守下去”。在孔文卿心中,只要学校在,贫困村脱贫的希望就在!
1位老师+2名学生
花山村位于熊耳山腹地,是洛阳市宜阳县最偏远的行政村之一,距离县城70多公里。
记者沿着公路转过七十七道弯后才来到偏远的花山村。
来到村里,询问村小学在哪里,村民顺手一指说,“那个有国旗飘扬的院子就是”。
花山小学,有一座二层小楼。走进学校,并没有听到琅琅的读书声。漫山的鸟鸣中,这所小学显得有些寂静。
一楼的教室里,记者看到孔文卿老师正手把手地教一位女同学写字。在另一侧,是一名个子稍高的男同学,自己做着练习。
由于村里大部分孩子都随父母进城读书了,这俩孩子就成了花山小学仅剩的2名学生。1位老师、2名学生,构成了花山小学。
虽然仅有2名学生,但孔老师上课仍然一丝不苟。教完低年级女同学写字后,趁着她练习的间隙,孔文卿又来到高年级同学身边,默默地看着他做题,待他完成整个题目后,再俯身与他交流题目的要点。
尽管2名学生的年级不同,但为了便于管理,孔文卿决定只用一间教室。教室墙上的课程表上显示孔文卿是一名“全科教师”。他不仅担任语文、数学课的老师,还教授品德、社会、英语等课程。
因为人少,上课时间就没有那么严格。孔老师宣布休息一会儿,两个孩子如同小鹿一般快速跑出教室,笑声响彻整个操场。
“我很爱这所学校,也很爱这份工作,每天能和孩子们在一起,我很快乐,也很满足。”孔文卿一边说,一边背着手靠在教室门边,看着学生奔跑嬉戏,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
让山里娃享受好的教育
中午12点整,结束了一上午的教学,孔文卿匆匆来到教室对面的厨房,拿起自己种的蔬菜开始给孩子们做午饭。
这两名学生的家距离学校较远,从上学期开始,孔文卿便主动承担起为学生准备午餐的任务。一学期下来,他没有收学生一分钱。
趁着午休吃饭的间隙,孔老师跟记者聊起了他与这所学校的故事。
1978年,孔文卿成为当时花山村为数不多的高中毕业生。在乡里工作3年后,孔文卿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回花山村小学教书。
1982年,好不容易通过读书走出大山的孔文卿,回到花山村小学,成为一名民办教师。
“那时候的花山村小学,仅有一排平房。”孔文卿回忆说,他们几位老师每年从办公经费里攒一些钱,陆续给学校添置些教学用具,慢慢的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学校的平房变成了二层小楼,还陆续建起了男女生宿舍、小操场、学生食堂。
孔文卿向记者讲述了一件令他骄傲的事情。去年,花山村有8名学生同时考上了大学,而且这8个孩子孔文卿都教过。“这是我们村有史以来考取人数最多的一年!”孔文卿说,看到越来越多的学生考上大学,他非常高兴。
2008年,是花山村小学在校人数最多的一年,有6名老师和120名学生。由于教学质量好,周边的一些孩子也来到这里就读。
“作为老师,我希望孩子们都能读书识字,走出大山,实现自己的理想。”孔文卿说,令他欣慰的是,近10年来花山村每年都有学生考入大学。
36年间,孔文卿如“铁人”般支撑着花山村小学。“山里孩子也应该接受好的教育,虽然只剩我一个老师,但还是会尽量让孩子们掌握更全面的知识。”这是孔文卿教书育人的初心,也是支撑他留守深山的精神支柱。
用心对待每个学生
早些年,花山村很穷,村里人对孩子的教育不够重视,不少孩子很小就辍学了。为此,孔文卿十分痛心,他一直在努力改变着这种状况。
2001年,孔文卿开始担任花山村小学的校长。从此,他对这所山沟里的小学有了更大的责任。
对孔文卿而言,校便是家。学校师资不足,他向上级申请,想方设法地邀请外面的老师来村里任教;学校设施简陋,他不辞劳苦地从外地添购教学设备,尽量使孩子们能享受到与山外孩子一样的教育条件。每学期开学前,他都坐着村里人的三轮车,到乡政府去拉书本;为了让孩子们冬天不受冻,每到秋季,他都会提前下山采购冬季取暖需要的煤。
常住人口只有200余人的花山村,不少人都是孔文卿的学生。“孔老师一直用心对待每个学生,还记得那时候他每天早上起来先给我们生火,然后带我们跑操、晨读,他是我们的启蒙老师。”村民王锁柱说,孔老师既教过他,又教过他的两个孩子。虽然村里条件艰苦,但孔老师通过言传身教让学生受益终身。
从青春年少,到头发花白,孔文卿今年即将60岁,马上到了退休年龄。在镇里居住的子女不忍看他一个人住在山里劳碌,希望他退休后能到镇上养老。可孔文卿似乎还没把退休提上议事日程,他放不下山里的孩子,更担心没有新老师愿意来。他深知教育对山里孩子是多么重要。“山里的孩子们与外界接触很少,掌握更多知识是他们走出大山的希望。”
36年来,看到山里孩子一个个走出大山,孔文卿感觉他坚守深山任教值了。孔文卿说:“每年过年在外求学和工作的学生都会回来看我,每年的教师节都会给我发来祝福的信息,每当这个时候,我感觉真是太美好了!”
临行前,孔文卿告诉记者,村里的幼儿教育还是空白,今年开春他打算再招收一些学生,让更多贫困家庭的孩子来学校学习。
“我很想在这所学校教书育人,哪怕只剩1个孩子我也要坚守下去。”孔文卿说。(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夏先清 通讯员 李东慧)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文章
Recommend article-
特斯拉 Model S 中国售价曝光
百科知识/阅读:3 -
福特做无人驾驶:技术不够,高校来凑
百科知识/阅读:2 -
当智能汽车被 Hacked
百科知识/阅读:2
热门文章
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