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宁夏泾源县:三大产业兴 致富路更宽
龙潭村村民冶双龙告诉经济日报记者:“我家养了31头牛,去年出栏22头牛,除去13万元成本,纯收入9万多元。”
“除了政策好,要想让养牛产业发展快,我们还有‘秘诀’。”龙潭村村委会主任冶义哈说,像冶双龙这样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全村共有105户。按照自治区的“见犊补母”政策,别的地方养一头牛补助500元,泾源补助1500元,新引进安格斯牛每头补助3000元。除此之外每年补助饲料1500元。
“我们这里养一头牛能赚七八千元。”冶义哈说,除了补贴力度大,泾源的饲养工艺与别的县区也不一样。泾源与天山牧业集团签订了养殖协议,涵盖饲养工艺、技术、服务和销售各方面。比如饲料不用青贮饲料和添加剂,而是用干麦草、玉米芯、苜蓿。
“正是把住牛产业不放松,截至去年底,全镇1437个建档立卡贫困户户均收入达到9400元,全部脱贫。”杨志说。
泾源县养牛有名,苗木产业也做出了名气。
走进六盘山镇和尚铺村,村党支部书记王西林告诉记者,泾源人养牛养了几十年,种苗木也种了几十年。养牛能致富,种苗木不仅富了农家,还绿了六盘山。王西林说,和尚铺村有4500亩耕地,2280亩用于种植苗木。原来种小麦、马铃薯吃不饱肚子,如今种苗木,多的种30多亩,少的种七八亩,户均收入近10万元,建档立卡贫困户户均收入达到五六万元。
记者了解到,县里从第一年栽苗开始,对一般户每亩补贴300元,建档立卡贫困户补贴500元;金融扶持面更大,85%以上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获得贴息贷款5万元至10万元;最关键的是把合作社的作用发挥到极致,不仅技术入村入户,订单也都是来自北京、内蒙古、陕西等全国各地。
再看草绳加工产业。“过去冬天都闲着,现在忙得不行……”在兴盛乡上黄村草绳加工扶贫车间,建档立卡贫困户刘爱兰说。
于勿利是这个草绳扶贫车间的主任,也是项目的投资人。“政府的扶贫政策好,每天扎一小捆,农户挣7元,政府补贴3元。村民们积极性很高。市场上,小捆卖20元,大捆卖100元,走单都是上百捆的大合同,一年下来产值有60万元,纯利润有15万元。”
“搞扶贫车间不是新鲜事儿,但是我们这里的特点是劳动密集。”上黄村党支部书记苏灵方说。全村17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34户147人,且多半是老弱病群体。草绳加工技术含量不高、劳动强度不大,老弱病群体都能干。
“草绳加工是个好项目,投资少、见效快。镇里其他几个村都要建这样的扶贫车间呢!”兴盛乡党委书记糟海学说。(经济日报记者 许 凌)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文章
Recommend article-
特斯拉 Model S 中国售价曝光
百科知识/阅读:3 -
福特做无人驾驶:技术不够,高校来凑
百科知识/阅读:2 -
当智能汽车被 Hacked
百科知识/阅读:2
热门文章
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