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城乡孩子共享优质资源
让城乡孩子共享优质资源
走进四川广元市利州区范家小学,很难将大家脑海中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刻板印象与其联系起来。这里6间教室的底色分别是红、橙、黄、绿、青、蓝,还有一间“紫色”的音乐教室。讲授区、写字区、阅读区,教室面积虽不大,功能区划却十分完善。
“说到农村小规模学校,人们印象中可能是偏远、教师少、校舍简陋。这些客观条件并不能成为推进教育现代化的绊脚石。相反,距离远、教师少,我们可以通过信息化丰富课程设置,学生人数少就显得教室大,我们可以充分发挥教室区划功能,老师也能关注到每个同学的个性化发展。”范家小学校长张平原告诉记者,2014年年底,范家小学联合周边15所乡村学校创立了“广元市利州区微型学校发展联盟”,通过这一模式,联盟共享了2名音乐教师和1名美术教师,他们先后制作了1000多个关于学科教学、生活教育方面的微视频供老师、学生线上学习。
包括范家小学在内,位于秦巴山集中连片贫困地区核心区域的广元市有约290所学生人数不足100人的小规模学校。当地以推进教育信息化为突破,积极构建了覆盖全域的“同步课堂、共享课堂、资源课堂、现代课堂”,努力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
“广元经验”已经成为四川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巨大优势,不断探索“精准帮扶”新路径、新方法,推动边远贫困农村地区教育均衡发展进程的缩影。近年来,在“四大片区”(高原藏区、大小凉山彝区、秦巴山区和乌蒙山区)中,不同市州、县(市、区)教育信息化及远程教育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较快发展,其中“甘孜典型经验”也十分具有代表性。
在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市环山东路2号,有着“智慧大脑”之称的甘孜智慧教育云服务中心就坐落于此,“康巴网校”是该中心的实体机构。在远程听课与管理视频调度室,工作人员正通过大屏幕查看各地的讲课现场视频,甘孜州教师只要注册一个账号,就可以通过州教育资源网听课、评课,多所学校则创造了智能化教学环境,配置了交互式一体机、电子书包、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
在教育信息化投入方面,甘孜州一方面将“民族地区教育十年行动计划”“薄弱学校改造”等国家、省级专项可用于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打包”使用,每年整合专项资金5000万元以上;另一方面,聚合州县财力,州级每年投入2000万元,各县每年累计投入3000万元,基本形成每年投入1亿元左右的资金用于教育信息建设,搭建出了甘孜智慧教育的大体系。通过强力推进,甘孜州实现了智慧教育的广度覆盖,教育城域网全域覆盖,全州“校校通”覆盖率达到了87%,“班班通”覆盖率达到了95%,能够满足信息化教育教学和管理需求。
从全省的情况来看,通过“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四川为原有9298个教学点配备数字教育资源接收和播放设备,使以“四大片区”为主的全省19个市(州)的123个县(市、区)的教学点逐步开齐了国家规定课程,使3.4万名边远贫困农村、民族地区的教学点教师、60万余名学生直接受益。通过普及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三个课堂”应用模式及衍生模式,优质教育资源正在加速覆盖四川边远贫困农村、山区及民族地区学校,教育信息化正在构筑起教育精准扶贫及均衡发展的网络化新体系。
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至2018年四川累计投入213.87亿元,用于全省119个“老少穷”县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的基本办学条件。(经济日报 记者 刘畅)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文章
Recommend article-
当智能汽车被 Hacked
百科知识/阅读:3 -
福特做无人驾驶:技术不够,高校来凑
百科知识/阅读:3 -
特斯拉 Model S 中国售价曝光
百科知识/阅读:4
热门文章
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