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站低至300元,新闻自媒体

听它们讲述重生故事

编辑/2018-11-18/ 分类:百科知识/阅读:
上图 绵竹市抗震救灾·灾后重建纪念馆是利用废弃建筑空间建成的永久性展馆,是唯一封存的地震现 ...

  上图 绵竹市抗震救灾·灾后重建纪念馆是利用废弃建筑空间建成的永久性展馆,是唯一封存的地震现场。 (资料图片)

  右图 汶川大地震博物馆展区一角。(资料图片)

  ? 博物馆或遗址存在的意义就是尽量去保存一段完整、全面的历史。地震震垮的是山峦,是房屋,它震不垮我们万众一心、百折不挠的精神

  转眼,“5·12”汶川特大地震已过去10年。

  回首过去,经过一场场气壮山河、艰苦卓绝的特殊“战斗”,灾区的面貌已焕然一新。10年来,关于汶川特大地震的“物理”痕迹越来越淡了,取而代之的是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的巨大胜利。然而,回忆的力量是永恒的,博物馆、遗址或许是保留回忆的最佳“容器”。

  “汶川大地震,灾难太沉重了。灾难既是悲剧,也是体现人性光辉的特殊舞台,是值得人类铭记和珍藏的历史。”建川博物馆馆长樊建川说。

  曾经,我们习惯用语言讲述故事。如今,这些沉默不语的文物和遗址又能为我们讲述一些什么呢?

  万众一心就能创造奇迹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北纬31度、东经103.4度)发生8.0级强烈大地震,震中烈度达11度……”伴随着一段熟悉的解说词,我们走进位于成都大邑县建川博物馆聚落旅游区的汶川大地震博物馆。

  博物馆的进门处,设置了一面地震墙,遇难者照片在此永久陈列。途经玻璃做成的通道时,低下头就能看到展示柜里放置着满是灰尘的温水瓶、缺少电线的电饭煲、烂了扇叶的电风扇……这些都是工作人员从灾区搜集回来的。

  回忆文物搜集的过程,樊建川说,大事件发生后,文物是十分珍贵的。“‘5·12’当天我们就布置了任务,让大家不断搜集东西,然后着手做一个展览‘震撼——汶川5·12—6·12日记’。”据樊建川介绍,随着文物不断增多,他的想法也变了。“我决定做一个馆,必须做一个馆。”

  2009年5月11日下午2时28分,汶川大地震博物馆按计划开馆。通过陆续搜集,加上社会各方面的捐赠,如今地震实物已达到5万多件。

  走过玻璃通道,首先映入眼帘的照片讲述了这样一幅场景:5月14日11时47分,空降兵15勇士利用瞬间裂开的云层空隙,从5000米高空跳下,成功伞降茂县,创下了我军无地面引导、无地面标识、无气象资料情况下高空跳伞的纪录。他们使用过的降落伞和伞降兵装具作为重要文物被陈列在照片旁。

  上百张照片反复向人们强调:灾情就是命令。

  成都军区部队和民兵预备役人员从不同方向向灾区火速进发,冒死突入北川、汶川、映秀、茂县、理县、青川等重灾区。救援大军认真排查每一处倒塌房屋,尽力搜救每一个被困人员,不惜一切代价、动用一切手段、克服一切困难,坚持只要有一点生还可能,就要作出百倍努力,最大程度地抢救了被困群众,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奇迹。

  “这张照片讲述的是重庆、天津的医疗队专家在应急灯灯光下为伤员做手术。这是当时使用过的应急灯和手电筒。”随着讲解员的脚步,广大医务人员分秒必争、昼夜奋战、救治伤员的场景呈现在眼前。

  还有专业抢修队伍,在崇山峻岭间抢修线路,在堰塞湖上排险泄洪,用最快速度恢复了通信、电力、交通,构筑了灾区人民的生命线。还有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以实际行动作表率,在危急关头表现出顽强的战斗力和强大的凝聚力。

  与汶川仅一山之隔是汉旺地震遗址(公园),地震发生前的喧闹和镇区广场的那座钟楼上的时钟一样,在14时28分停止。

  四川省散文学会会员秦笑鸿说:“尽管汉旺地震遗址(公园)如今主要突出数字化展示平台、减灾应急救援训练中心、远程多功能培训中心、纪念墙与感恩墙雕塑群等四大主题,但是,我的内心非常明白,任何一次灾难都是以人类的进步作为补偿的,而曾经的记忆是不能忘却的。”

  博物馆或遗址存在的意义就是尽量去保存一段完整、全面的历史。这些地震实物一遍又一遍“述说”:地震震垮的是山峦,是房屋,它震不垮我们万众一心、百折不挠的精神!

  累累硕果见证“再生力量”

  地震崩山毁屋,却摧不垮灾区人民的斗志。擦去眼泪、撸起袖子,党员干部扛起抢险救灾重任;不等不靠、苦干实干,灾区群众迸发重建家园的干劲。震后第一时刻,党中央作出指示,强调抢救人民生命是当务之急,尽力安排好灾区人民群众生活。灾后重建和发展中,党中央要求,必须以人民为中心,贯彻“民生优先”原则。

  有党作“主心骨”,有全国人民做后盾,灾区干部群众内生动力喷发。

  在自然灾害面前,人类显得微弱而渺小,但基于制度优势形成的“再生力量”又常常迸发出惊人的力量。

  北川国家地震遗址博物馆建在原北川中学校址上,主要包括地震博物馆及组合服务区、北川县城遗址保护区与唐家山堰塞湖(次生灾害展示与自然恢复区)三大重要组成部分。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是目前全世界唯一整体原址原貌保护的规模最宏大、破坏类型最全面、次生灾害最典型的地震灾难遗址区。

  由于老县城受到毁灭性破坏,震后,国家做出“再造一个新北川”的重大决策。新县城取名为永昌镇,寓意繁荣昌盛,距离北川老县城约30公里。北川新县城因其功能设施齐全、文化特色突出、科技低碳环保、产业发展快速被称为城镇建设的典范。

  作为地震的亲历者、重建的见证者,在德阳市人民医院工作的李淮说,汉旺地震遗址(公园)的场景提示人们勿忘过往,面对未来更要充满期望。“曾经的灾区早已旧貌换新颜,到处是新建的公路,到处是排列整齐的新房,绿树翠竹,环境幽雅,呈现出的是一幅幅优美的山水画。”

  纪念是为了更好地开创

  秦笑鸿说,或许,我们永远不能消除灾难,却可以用人类特有的精神力量去正视它,并将它的危害减少到最低程度。心中藏有这样一本救荒史,无论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都不会退避三舍;心中藏有这样一本救荒史,无论面对怎样的歌舞升平,也不会丧失固有的清醒。

  地震的博物馆、遗址地在四川有很多个,它们既是物质与精神家园重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承载着纪念、展示、宣传、教育和科研等多项功能。它们的存在仿佛是在诉说,四川人民永远忘不了危难时一双双援助之手,纪念过去是为了更好地开创未来。

  映秀震中纪念馆是汶川“三基地一窗口”的缩影。映秀新集镇民居、公益设施建设、青少年活动中心、漩口中学遗址等都被纳入了映秀“三基地一窗口”的路线,使整个映秀镇成为一个完整的纪念地。

  汉旺的老镇和新城好像可以融合为一个大展馆,肉眼可以看得到的,是崭新的民房、坚固的学校、开阔的绿地,这是重建后的物质成就;内心可以体会到的,是在援建和重建过程中克服重重困难,灾区群众精神的自我升华和干群之间的团结,这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转瞬10年,“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区已凤凰涅槃、浴火重生。2017年四川39个重灾县(市、区)地区生产总值是震前的3.2倍,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震前的2.8倍和3.7倍。

  这日新月异的生活,告慰了灾难中逝去的生命,见证了创造奇迹的中国力量。(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刘 畅)

TAG:
阅读:
扩展阅读: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进博会上“珍品”多
广告 330*360
广告 330*360

热门文章

HOT NEWS
  • 周榜
  • 月榜
广告 330*360
仿站低至300元,新闻自媒体
新闻自媒体联系QQ:327004128 邮箱:327004128@qq.com Copyright © 2015-2017 土狗科技网 版权所有
二维码
意见反馈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