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八宿:怒江边的幸福与期盼
仁青拉姆和村里人正在给鹅喂食(央广网记者 普布次仁 摄)
朱海龙在村里可以说有着双重身份,既是村里的驻村工作队队员,又是村里“高原生态鹅”养殖基地的负责人。基地是精准扶贫的项目,自2017年9月运营,朱海龙一直坚守在这里,到现在已经养了五千余只鹅,还销售了万余枚鹅蛋。基地投产一年销售的净利润就达到了20万元以上,村里人除了在基地需要人工时过来投劳挣钱外,年底每家还能拿到分红。
自基地建起后,仁青拉姆一直在这里负责鹅的喂养和照料这些工作。她说,家里有年迈的老人还有正在上学的小孩,所以即便想出去打工赚钱都没办法。现在有了领头羊,家门口就可以挣到钱。仁青拉姆说:“我现在每个月至少有一千五百块,忙完基地的活还能干自家的农活。基地挣钱了,还给我们每家都安了太阳能热水器,生活越来越好了。”
服装厂生产的各种产品(央广网记者 普布次仁 摄)
绕巴村前的小路上,村里人三三两两地谈笑着,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村里老人跟记者开心地说道,年后村里人都要住进新房。几个小孩在村口嬉戏玩耍,据说村里的小孩上学时都会统一发校服,校服是县里民族服装加工厂生产的,质量很好。
工业园内的民族服装加工厂(央广网记者 普布次仁 摄)
从八宿县城驱车行驶在高山峡谷和滔滔江水之间,不多时就可抵达八宿县的产业园区,如今园区产业已初具规模。园里已经有面积达8000亩的荞麦种植加工厂还有民族服装加工厂等。据园区工作人员介绍,目前还在筹备物流公司等项目的入园工作。
然乌湖自驾营地(央广网记者 普布次仁 摄)
每年,八宿县大部分学校校服的订单会送到洛松群培开办的民族服装加工厂。服装厂生产校服、藏式男女服饰、藏式帐篷等40余种产品,洛松说虽然工序上民族服装这些做起来复杂,但是做小孩的校服他们往往会特别讲究。服装厂现在有员工55名,都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而且其中患大骨节病和聋哑等身体伤疾人士共有40人。洛松说:“在我这他们一年可以有5万元左右的收入,技术会了,要自己干,我每人送台缝纫机,已经有18人自主创业。好政策,让我办起了加工厂,我也要尽所能帮助更多的人。”
然乌湖一名游客正在拍照(央广网记者 普布次仁 摄)
据了解,2018年八宿县全县农牧民实现转移就业达16463人。通过依托旅游资源,发展然乌自驾与房车露营营地等特色产业,截至目前八宿县已累计带动922名建档立卡贫困群众以就业、分红等方式增收312.179万元,人均增收达3386元。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文章
Recommend article-
特斯拉 Model S 中国售价曝光
百科知识/阅读:3 -
福特做无人驾驶:技术不够,高校来凑
百科知识/阅读:2 -
当智能汽车被 Hacked
百科知识/阅读:2
热门文章
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