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站低至300元,新闻自媒体

“中国的北斗,世界的北斗”——访全国政协委员、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杨长风

编辑/2019-03-12/ 分类:百科知识/阅读:
去年年底,北斗三号基本系统完成建设,开始提供全球服务。这标志着北斗系统服务范围由区域扩展为全球,北斗系统正式迈入全球时代。近日,全国政协委员、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杨长风在委员驻地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记者: 北斗卫星导航已经迈出从国 ...

  去年年底,北斗三号基本系统完成建设,开始提供全球服务。这标志着北斗系统服务范围由区域扩展为全球,北斗系统正式迈入全球时代。近日,全国政协委员、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杨长风在委员驻地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记者:北斗卫星导航已经迈出从国内走向国际、从区域走向全球的“关键一步”,从区域服务到全球服务有哪些变化? 

  杨长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与世界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共用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系统总体性能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

  自去年年底北斗三号工程建成基本系统、开通全球服务以来,北斗系统运行平稳,经全球范围测试评估,在全球区域定位精度10米,在亚太区域定位精度5米,满足指标要求。

  北斗三号系统不仅覆盖范围提升至全球,性能也实现显著提升。在提高基本导航服务能力基础上,北斗三号组网卫星还进一步增进服务拓展,提供短报文服务、星基增强服务和国际搜索救援服务。其中短报文服务在全面兼容北斗二号短报文服务基础上,容量提升10倍,用户机发射功率大大降低,能力大幅提升。

  我国始终秉持“中国的北斗,世界的北斗”这一理念,深化卫星导航国际合作,推动北斗系统走出去,与全世界共享北斗系统建设发展成果。目前,北斗系统在多国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北斗高精度产品出口90多个国家和地区,北斗地基增强技术和产品成体系输出海外。

  记者:您认为北斗系统应用和北斗产业化处于什么阶段?未来的市场前景如何? 

  杨长风:经过多年发展,北斗已形成完整产业链,在国家关键行业和重点领域标配化使用,在大众消费领域规模化应用,不断催生“北斗+”融合应用新模式和新业态。据统计,截至去年年底,国产北斗导航型芯片模块等基础产品销量已突破7000万片,国产高精度板卡和天线销量分别占国内市场份额的30%和90%,2018年第四季度申请进网的手机中支持定位功能的100款,其中支持北斗定位技术的手机机型达到67%。

  北斗产业成绩斐然、硕果累累,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从业单位达14000家、人员超过50万人,形成珠三角、京津冀、长三角、鄂豫湘、川陕渝五大产业区,涌现出一批有实力的卫星导航企业。自主北斗芯片跨入28纳米工艺时代,我国卫星导航专利申请累计5.4万件,居全球第一。

  二是应用领域不断拓展。交通运输、海洋渔业等应用走深走实,全国已有617万辆道路营运车辆,3.56万辆邮政和快递车辆,36个中心城市8万辆公交车,3230座内河导航设施,2960座海上导航设施使用北斗。港珠澳大桥采用北斗高精度形变监测系统,保障安全运行。国内销售的智能手机大部分支持北斗,北斗前装车辆超过200万辆。基于北斗高精度的智能驾驶汽车,有望2019年上市。

  三是国际化实现新突破。北斗已服务于俄罗斯、缅甸、老挝、柬埔寨、泰国、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科威特、阿尔及利亚、乌干达等国家,收获良好口碑。北斗已加入民航、海事、移动通信等国际组织,国际民航组织批准北斗星基增强服务商标识号和标准时间标识号,国际搜救卫星组织将北斗纳入全球卫星搜救系统计划。

  从目前来看,中国导航系统的需求异常强大,如果能够让北斗系统全面普及,必将促进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记者:从奋起追赶到并跑超越,北斗人在短短24年里实现了卫星导航领域的“惊人飞跃”,未来北斗技术将和互联网、大数据、移动终端深度结合、融合发展,请问下一阶段北斗系统有哪些计划? 

  杨长风:今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继续高密度全球组网,计划发射8至10颗北斗导航卫星,完成所有MEO卫星发射,进一步完善全球系统星座布局,全面提升系统服务性能和用户体验。至2020年,我国将发射10余颗北斗卫星,服务范围覆盖全球。2035年,还将建成以北斗系统为核心,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综合定位导航授时(PNT)体系。北斗系统将以更强的功能、更优的性能,服务全球,造福人类。

  记者:今年来参加全国两会,您带来了哪些提案? 

  杨长风:北斗系统是国家重大基础设施,今年两会,对于北斗如何持续长远发展,我带来了一个《关于推动北斗系统等重大信息基础设施长期持续发展》的提案。重大信息基础设施是保障国家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的重要物质基础,具有投资量大、建设周期长、通用性强、军民融合属性高等特点。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长期支持下,北斗系统、宽带移动通信等国家重大信息基础设施取得重要成果。

  以北斗系统为例,2018年底建成北斗三号基本系统并开通服务,形成了全球时空基准服务能力,2020年将全面完成北斗三号系统建设,进一步提升系统服务性能。然而,北斗系统长期持续发展仍然面临诸多挑战,亟需对症下药,在政策、队伍等方面综合发力,逐步提升重大信息基础设施服务能力。

  在政策方面,需要明确北斗系统作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法律地位。如何建立国家卫星导航长效管理体制,对北斗系统建设发展实施常态化管理,已成为制约北斗立法的关键核心问题,亟需破解。

  在队伍方面,稳定并强化北斗系统人才队伍。北斗系统是我国航天领域系统规模最大、技术难度最高、建设周期最长的大型复杂组网系统工程,对人员素质要求较高,亟需人员队伍的稳定。建议有关部门制定配套的强化人员队伍能力建设的举措,如建立国家级卫星导航重点实验室等。(记者 李钦振)

TAG:
阅读:
广告 330*360
广告 330*360

热门文章

HOT NEWS
  • 周榜
  • 月榜
广告 330*360
仿站低至300元,新闻自媒体
新闻自媒体联系QQ:327004128 邮箱:327004128@qq.com Copyright © 2015-2017 土狗科技网 版权所有
二维码
意见反馈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