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稻葵、林毅夫委员谈中国经济:今年会比去年好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7日讯(记者佘颖)“我们刚刚微调了对中国经济的预测,预计中国经济将在2021年或者2022年,迈过世界银行定义的高收入国家门槛。”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经济学家李稻葵表达了对中国经济的坚定信心。巧的是,全国政协委员、经济学家林毅夫也表示:“我认为今年中国经济情况会比去年好很多。”
不利因素都在可控范围,“相信中国经济稳得住”
对2019年的中国经济,李稻葵和林毅夫都做出了乐观判断。
“要实现2021年达到高收入国家的目标,前提是中国经济能够保持稳定增速。”李稻葵认为这不算太难,“我相信中国经济稳得住。”
李稻葵对中国经济的信心来自于我国超高的国民储蓄率。根据他的计算,我国的国民储蓄率约为37%,在全球居于高位。有了储蓄就有了资金,可用于化解产能过剩、治理环境等等。
李稻葵还看好中国经济中尚未释放的增长新动能。商务部数据显示,消费已经连续五年成为经济增长第一动力,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76.2%,比上年提高18.6个百分点。李稻葵认为,在我国还有一大批在尚未迈入中等收入群体的人群,比如说快递小哥、家政服务人员,以及在农村的农民,他们也有消费力。
快递小哥的招工广告月薪都是8000元气,而最近一份招工报告显示,月嫂的月薪已经高达25000元。李稻葵认为,只要有适当的配套改革措施,例如落户、社保等等,就能够激发这部分人群敢买房、敢消费,形成新的增长点。同时,绿色发展本身也是投资,会形成新的增长点,还有产业升级,也让企业附加值增加了。
这些,都让李稻葵对中国经济信心不改。
林毅夫也看好今年的经济走势。“《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货币政策松紧适度,有效缓解实体经济特别是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三去’取得阶段性成果,今年会转向降成本、补短板,《政府工作报告》也给出了减税降费的多项措施,预计全年减轻企业税收和社保缴费负担近2万亿元。同时,提出以简审批优服务便利投资兴业,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他相信,只要把这些措施落实到位,在防范风险过程中稳增长,防止紧缩效应叠加放大,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到6.5%可以保证。
中国的宏观调控机制对发达国家同样有借鉴意义
作为一位长期关注中国宏观经济的学者,李稻葵希望把中国发展经济的成功经验传递给更多人。
“中国现在是全球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动力源和发动机,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约占1/3。在质量的改善上,中国经济的贡献也是最大的。”李稻葵举例说,中国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世界很多国家都受益。例如我们的光伏行业去产能,让全球光伏产业的定价更加合理,价格回升,引导全球光伏产业价值回归,助力减碳作用,“因为以前光伏太便宜,大家随便用,而制造光伏需要消耗大量资源,对减碳反倒是不利的。”
他也坦承中国的转型之路并不容易。“中国体量大、国土面积大,有过转型成功经验的韩国、日本、新加坡,面积可能只相当于中国的一个省,海外对中国巨人转型的担忧有一定道理。”李稻葵说,“但是他们忘记了一点,就是中国和新加坡、日本等国家的政治制度不一样,经济体制也不一样。”
中国正在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这给了中国经济更大的腾挪空间,更高效的调整力度。
“像美国在里根时期放松了对航空航天的管制,企业一拥而上,后来经过了几十年的调整,最近才有起色,实现了部分合并重组。而我们的煤炭、钢铁等行业去产能,只用了3、4年时间就初战告捷,盲目增长的态势已经得到控制,在国外,可能需要十几年。”李稻葵认为,中国宏观调控的机制不仅对发展中国家有借鉴意义,对于发达国家同样有借鉴意义。
说着话,李稻葵拿出了自己的新名片,“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这个研究院的英文名称是他精心考虑过的,英文缩写就是“ACEPT”,近似英文中的“接受”。李稻葵认为,当前中国在国际上面临的一些误解,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其他国家不了解中国,没有接受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成功经验。他希望通过研究、交流,让中国的经验能够被接受,让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成为中国的软实力。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文章
Recommend article-
当智能汽车被 Hacked
百科知识/阅读:3 -
福特做无人驾驶:技术不够,高校来凑
百科知识/阅读:3 -
特斯拉 Model S 中国售价曝光
百科知识/阅读:4
热门文章
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