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世界级城市群
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下称《规划纲要》),这份纲领性文件对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空间布局等方面作了全面规划,粤港澳三地将携手共建国际一流湾区。
这意味着,世界上首个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条件下建设的粤港澳大湾区,从此有了顶层设计和实施纲领,也意味着粤港澳大湾区吹响了向世界级城市群进发的号角。此前的“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将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世界级城市群。
世界级城市群作为城市空间开发的最高级别,已成为引领全球经济的重要引擎。在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也上升为国家战略。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地区,将成为我国又一块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试验田。
同时,高质量发展的城市群尤其是世界级城市群可以优化区域发展格局,带动整个经济向高质量发展。作为我国最重要的经济中心和科创平台,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城市群肩负着引领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世界级城市群的双重任务。
长三角城市群经济体量最大,因而抢占先机。2012年4月10日,《2010中国城市群发展报告》中显示,长三角城市群已跻身于六大世界级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的各项数据则显示,多项数据超越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而成为世界第四大湾区。
《规划纲要》指出,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后,粤港澳合作不断深化,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实力、区域竞争力显著增强,已具备建成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基础条件。
根据《规划纲要》显示,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定位有五个:一是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二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三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四是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的示范区;五是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
与其他世界级城市群相比,粤港澳大湾区在人口规模、经济总量以及港口和机场吞吐量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存在一定优势,但如何将产业集群要素和城市群要素聚合起来,以达成集聚效应和规模效益,真正成为世界级城市群,则需要有市场、交通和信息网络的连接。
粤港澳大湾区离世界级城市群还有多远?毫无疑问,前述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之间的空间经济网络关系,是大湾区能否发展成为“世界级城市群”的关键。而这也恰恰是粤港澳大湾区与京津冀、长三角两个城市群相比最大的挑战所在。
作为世界独有的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条件下建设的城市群,不同制度和体制下所造成资源配置的低效率与过分竞争如何解决?如何在湾区内部实现跨区域、跨体制的经济要素整合?这些都需要更高质量的一体化和全球资源配置能力。
好在优势也在于,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新时代里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举措,作为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反而更容易从更高的高度认识其建设世界级城市群的意义,也便于其突破各方束缚。
未来10年,正是粤港澳大湾区大发展的机遇期。
编辑 井彩霞 校对 张彦君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文章
Recommend article热门文章
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