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亿市值,400倍市盈率:银之杰的爆炒逻辑在哪?
编辑/2019-03-13/ 分类:科技资讯/阅读:
银之杰此前多日涨停引得市场哗然。 在此波行情中,银之杰股价也从2月21日以来一路上涨,10个交易日中出现9个涨停。 而且,2月21日至3月11日,区间涨幅高达131%,股价从最低的8.74元/股最高上涨至21.25元/股,市盈率更是高达383倍(今日达到400倍,股价也又创 ...
银之杰此前多日涨停引得市场哗然。
在此波行情中,银之杰股价也从2月21日以来一路上涨,10个交易日中出现9个涨停。
而且,2月21日至3月11日,区间涨幅高达131%,股价从最低的8.74元/股最高上涨至21.25元/股,市盈率更是高达383倍(今日达到400倍,股价也又创了新高)。
根据2018年业绩快报,银之杰业绩看上去很不错,归母净利润3726.39万,同比增长67.56%。
但事实上,若是扣除非经常性损益,银之杰归母扣非净利润只有249.92万,相比2016年的1624.68万,同比下滑高达84.62%。
业绩快报显示,银之杰2018年业绩美化的动力来自“卖房”,其非经常性损益达到3476.47万,较上年同期增加2877.31万。
风云君梳理发现,银之杰2010年上市至今已8年时间,在2018年一季度,公司归母净利润和归母扣非净利润双双首次亏损,分别为-1596.43万、-1771.34万。 你大概能猜出,银之杰2018年最重要的KPI就是“盈利保卫战”。
一、盈利保卫战
上市8年出现亏损症状背后,是银之杰(300085.SZ)这些年起起伏伏的业绩。
银之杰2010年上市后,前三年也患了“上市综合症”这一上市企业的通病,归母扣非净利润从2010年的3054.94万下降至2013年的1227.71万。
2014年起,为扭转业绩颓势银之杰走上并购之路。2015、2016年,新收购的子公司纳入合并报表,银之杰净利润大幅增加,归母扣非净利润一跃增长至7479.42万、7820.09万。
众所周知,主营业务不给力,靠并购带来的业绩走不了多远。短短两年后,银之杰自2018年一季报起陷入亏损。
2018年中报、2018年前三季度,银之杰归母扣非净利润均为亏损;而且归母净利润仅剩128.16万、363.70万。
2018年第四季度,凭借着卖房,银之杰归母净利润是如何从2018年三季度的363.7万骤增至3726.39万呢?
2018年11月10日,银之杰发布《出售公司自有房产的公告》,拟将位于深圳市福田区深南中路与广深高速公路交界东南金运世纪大厦10A-10L,总面积为1853.96平方米的房产对外出售。房产转让价款为7527.0776万。
若在本期内完成交割,此次出售房产将使公司本期净利润增加约3023.71万。
根据公告,此处房产为2008年3月11日购置,用于商业性办公。交易标的的账面原值为4870.05万,截至2018年9月30日账面净值为3736.33万。
从业绩快报来看,银之杰顺利把房子卖出去了。
二、三头六臂的投资
根据2018年业绩快报,银之杰金融信息化、移动信息服务、数据服务等核心业务2018年实现净利润7197.36万,较上年增长154.14%。
主营业务看上去不错的银之杰,2018年投资收益亏损5914万。根据业绩快报,公司投资的东亚前海证券、易安保险、华道征信因业务开展初期尚未实现盈利,合计对公司投资收益的影响为-4905.79万。
事实上,东亚前海证券、易安保险、华道征信均是银之杰参股的公司。从2014年起,银之杰投资了众多公司,东亚前海证券、易安保险只是其中一部分,其子公司数量也从2013年的4家增加至2017年的14家。
投资众多公司带来的直接表现就是丰富了上市公司的业务种类。看看公司现在官网业务介绍,包括金融IT、个人征信、互联网保险、金融大数据、移动支付,可谓是应有尽有、无所不包。
所以,二级市场无论炒什么概念,银之杰都可以的。
具体来说,所谓的金融IT业务,就是银之杰的老本行,其上市时主要为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软件;其他业务均是投资而来。
列举几例银之杰的投资案例:
个人征信服务:2013年12月,银之杰作为第一大股东(持股40%)投资成立了北京华道征信有限公司。
移动支付业务:2013年10月,银之杰与深圳联合金融服务集团有限公司合资成立深圳票联金融服务公司,开展支票自助金融服务业务。
互联网保险业务:2014年8月,银之杰投资1.5亿作为主发起人(持股比例为15%)与其他合作方共同发起设立易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商务业务:2014年10月,银之杰以增资收购的形式,总投资人民币1000万、首期投资人民币400万,取得了以经营家居安防产品的跨境电商为主要业务的深圳市科安数字有限公司51%的控股权。
2014年,银之杰还和医药行业龙头企业漳州片仔癀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开展战略合作,合资成立了福建片仔癀银之杰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共同发展大健康产业电子商务业务。
丰富了业务种类的投资并没能为银之杰带来明显收益,甚至成了业绩的拖累。
银之杰2014年至今的投资收益均来自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根据历年年报,2014年之2018年前三季度的投资收益均为亏损状态。
算上2018年亏损4905.79万的投资收益,2014年至2018年,投资收益累计亏损高达7977.25万。 三、收购转型遇尴尬
1、并购亿美软通
作为一家传统的软件公司,连续业绩下滑之后,银之杰终于在2014年作出了“历史性抉择”,开始了首次并购。
2014年1月23日,银之杰因筹划重大资产重组停牌。4个月后,公布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报告书(草案),9月24日,获审批通过;11月13日,收购完成北京亿美软通科技有限公司,过户手续办理完成。
根据方案,银之杰以14.23/股向交易方式发行21,082,219股,斥资3亿收购亿美软通100%股权。自此,公司正式开始涉足进入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运营业务领域。
亿美软通成立于2001年05月15日,由自然人冯军、李岩等出资成立。其收购前业绩还算不错,2011-2013年,净利润分别为2588.01万、2091.38万、3086万。 收购亿美软通采用收益法估值达到3.47亿,增值率266.42%。对此,交易方承诺亿美软通2014、2015和2016扣非净利润分别为3840万、4800万、6000万。
根据公告,亿美软通业绩承诺完成,收购亿美软通,也使得上市公司业绩实现华丽增长。
但从上表也可以看出,业绩承诺期之后,亿美软通业绩也出现下滑态势,2017年净利润为6715.60万、2018年上半年仅有2495.87万。
2、“一家人”之间的交易
亿美软通业绩承诺期过后,银之杰马上筹划起第二次购买方案。
2017年9月8日,因筹划重大资产重组停牌。2017年12月2日,银之杰公告,拟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收购慧博科技100%股权。
通过此笔交易,上市公司拟在原有跨境电商业务基础上将业务延伸至国内电子商务第三方服务领域。
慧博科技100%股权作价8.4亿,按照收益法增值率达到578.17%。
如此高的增值率是因为,成立仅三年的慧博科技2015年、2016年、2017年净利润分别达到1588.75万、4173.6万、5597.26万。
而且,根据公告,交易对方承诺慧博科技2017年、2018年、2019年和2020年实现净利润分别不低于6000万、7800万、9360万元和1.12亿。
对上市公司如此利好的收购方案,却在2017年12月14日引来监管问询,疑点重重。因为根据问询函内容,慧博科技竟由亿美软通的三位前高管创立。
资料显示,慧博科技成立于2013年10月25日,原由董晓玉、梁伟二人出资设立。直到2016年12月1日,董晓玉、梁伟将其全部股权转让给赵芳、王利军、文渝三人。
根据公告,赵芳、王利军、文渝三人受让慧博科技股权之际,仍在亿美软通担任高级管理人员。三人接下慧博科技是要自立门户的意思?
值得一提的是,三人单独创业的事情取得了亿美软通当时的股东和管理者冯军、李岩的有条件同意,条件为不能影响其在亿美软通的正常工作。截至收购方案公布时,三人均已从亿美软通离职。 直到2018年11月10日,银之杰以“慧博科技2018年前三季度业绩未达预期”为由宣布终止收购事项。
就在终止收购的当天,慧博科技宣布要卖房,看来是做足了两手准备。
结尾
回顾银之杰的成立之初的1998年,张学君、陈向军、李军等共同投资50万在深圳成立了银之杰公司的前身。三人用了12年时间将公司做上市,到目前为止,仍是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
根据招股书,生于1940年的张学君今年已经79岁。
张学君、陈向军、李军三人第一次创业开花结果,上市至今已套现6.44亿。
但上市后是第二次创业,面对第二次挑战,几位创始人显然力有不逮。
银之杰扩张的路上,伴随着高增长的投资,资产负债率已从2013年的2.44% 达到2018年前三季度的42.89%。
银之杰的挑战是,下一年的业绩从哪里来?
在此波行情中,银之杰股价也从2月21日以来一路上涨,10个交易日中出现9个涨停。
而且,2月21日至3月11日,区间涨幅高达131%,股价从最低的8.74元/股最高上涨至21.25元/股,市盈率更是高达383倍(今日达到400倍,股价也又创了新高)。
根据2018年业绩快报,银之杰业绩看上去很不错,归母净利润3726.39万,同比增长67.56%。
但事实上,若是扣除非经常性损益,银之杰归母扣非净利润只有249.92万,相比2016年的1624.68万,同比下滑高达84.62%。
业绩快报显示,银之杰2018年业绩美化的动力来自“卖房”,其非经常性损益达到3476.47万,较上年同期增加2877.31万。
风云君梳理发现,银之杰2010年上市至今已8年时间,在2018年一季度,公司归母净利润和归母扣非净利润双双首次亏损,分别为-1596.43万、-1771.34万。 你大概能猜出,银之杰2018年最重要的KPI就是“盈利保卫战”。
一、盈利保卫战
上市8年出现亏损症状背后,是银之杰(300085.SZ)这些年起起伏伏的业绩。
银之杰2010年上市后,前三年也患了“上市综合症”这一上市企业的通病,归母扣非净利润从2010年的3054.94万下降至2013年的1227.71万。
2014年起,为扭转业绩颓势银之杰走上并购之路。2015、2016年,新收购的子公司纳入合并报表,银之杰净利润大幅增加,归母扣非净利润一跃增长至7479.42万、7820.09万。
众所周知,主营业务不给力,靠并购带来的业绩走不了多远。短短两年后,银之杰自2018年一季报起陷入亏损。
2018年中报、2018年前三季度,银之杰归母扣非净利润均为亏损;而且归母净利润仅剩128.16万、363.70万。
2018年第四季度,凭借着卖房,银之杰归母净利润是如何从2018年三季度的363.7万骤增至3726.39万呢?
2018年11月10日,银之杰发布《出售公司自有房产的公告》,拟将位于深圳市福田区深南中路与广深高速公路交界东南金运世纪大厦10A-10L,总面积为1853.96平方米的房产对外出售。房产转让价款为7527.0776万。
若在本期内完成交割,此次出售房产将使公司本期净利润增加约3023.71万。
根据公告,此处房产为2008年3月11日购置,用于商业性办公。交易标的的账面原值为4870.05万,截至2018年9月30日账面净值为3736.33万。
从业绩快报来看,银之杰顺利把房子卖出去了。
二、三头六臂的投资
根据2018年业绩快报,银之杰金融信息化、移动信息服务、数据服务等核心业务2018年实现净利润7197.36万,较上年增长154.14%。
主营业务看上去不错的银之杰,2018年投资收益亏损5914万。根据业绩快报,公司投资的东亚前海证券、易安保险、华道征信因业务开展初期尚未实现盈利,合计对公司投资收益的影响为-4905.79万。
事实上,东亚前海证券、易安保险、华道征信均是银之杰参股的公司。从2014年起,银之杰投资了众多公司,东亚前海证券、易安保险只是其中一部分,其子公司数量也从2013年的4家增加至2017年的14家。
投资众多公司带来的直接表现就是丰富了上市公司的业务种类。看看公司现在官网业务介绍,包括金融IT、个人征信、互联网保险、金融大数据、移动支付,可谓是应有尽有、无所不包。
所以,二级市场无论炒什么概念,银之杰都可以的。
具体来说,所谓的金融IT业务,就是银之杰的老本行,其上市时主要为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软件;其他业务均是投资而来。
列举几例银之杰的投资案例:
个人征信服务:2013年12月,银之杰作为第一大股东(持股40%)投资成立了北京华道征信有限公司。
移动支付业务:2013年10月,银之杰与深圳联合金融服务集团有限公司合资成立深圳票联金融服务公司,开展支票自助金融服务业务。
互联网保险业务:2014年8月,银之杰投资1.5亿作为主发起人(持股比例为15%)与其他合作方共同发起设立易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商务业务:2014年10月,银之杰以增资收购的形式,总投资人民币1000万、首期投资人民币400万,取得了以经营家居安防产品的跨境电商为主要业务的深圳市科安数字有限公司51%的控股权。
2014年,银之杰还和医药行业龙头企业漳州片仔癀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开展战略合作,合资成立了福建片仔癀银之杰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共同发展大健康产业电子商务业务。
丰富了业务种类的投资并没能为银之杰带来明显收益,甚至成了业绩的拖累。
银之杰2014年至今的投资收益均来自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根据历年年报,2014年之2018年前三季度的投资收益均为亏损状态。
算上2018年亏损4905.79万的投资收益,2014年至2018年,投资收益累计亏损高达7977.25万。 三、收购转型遇尴尬
1、并购亿美软通
作为一家传统的软件公司,连续业绩下滑之后,银之杰终于在2014年作出了“历史性抉择”,开始了首次并购。
2014年1月23日,银之杰因筹划重大资产重组停牌。4个月后,公布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报告书(草案),9月24日,获审批通过;11月13日,收购完成北京亿美软通科技有限公司,过户手续办理完成。
根据方案,银之杰以14.23/股向交易方式发行21,082,219股,斥资3亿收购亿美软通100%股权。自此,公司正式开始涉足进入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运营业务领域。
亿美软通成立于2001年05月15日,由自然人冯军、李岩等出资成立。其收购前业绩还算不错,2011-2013年,净利润分别为2588.01万、2091.38万、3086万。 收购亿美软通采用收益法估值达到3.47亿,增值率266.42%。对此,交易方承诺亿美软通2014、2015和2016扣非净利润分别为3840万、4800万、6000万。
根据公告,亿美软通业绩承诺完成,收购亿美软通,也使得上市公司业绩实现华丽增长。
但从上表也可以看出,业绩承诺期之后,亿美软通业绩也出现下滑态势,2017年净利润为6715.60万、2018年上半年仅有2495.87万。
2、“一家人”之间的交易
亿美软通业绩承诺期过后,银之杰马上筹划起第二次购买方案。
2017年9月8日,因筹划重大资产重组停牌。2017年12月2日,银之杰公告,拟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收购慧博科技100%股权。
通过此笔交易,上市公司拟在原有跨境电商业务基础上将业务延伸至国内电子商务第三方服务领域。
慧博科技100%股权作价8.4亿,按照收益法增值率达到578.17%。
如此高的增值率是因为,成立仅三年的慧博科技2015年、2016年、2017年净利润分别达到1588.75万、4173.6万、5597.26万。
而且,根据公告,交易对方承诺慧博科技2017年、2018年、2019年和2020年实现净利润分别不低于6000万、7800万、9360万元和1.12亿。
对上市公司如此利好的收购方案,却在2017年12月14日引来监管问询,疑点重重。因为根据问询函内容,慧博科技竟由亿美软通的三位前高管创立。
资料显示,慧博科技成立于2013年10月25日,原由董晓玉、梁伟二人出资设立。直到2016年12月1日,董晓玉、梁伟将其全部股权转让给赵芳、王利军、文渝三人。
根据公告,赵芳、王利军、文渝三人受让慧博科技股权之际,仍在亿美软通担任高级管理人员。三人接下慧博科技是要自立门户的意思?
值得一提的是,三人单独创业的事情取得了亿美软通当时的股东和管理者冯军、李岩的有条件同意,条件为不能影响其在亿美软通的正常工作。截至收购方案公布时,三人均已从亿美软通离职。 直到2018年11月10日,银之杰以“慧博科技2018年前三季度业绩未达预期”为由宣布终止收购事项。
就在终止收购的当天,慧博科技宣布要卖房,看来是做足了两手准备。
结尾
回顾银之杰的成立之初的1998年,张学君、陈向军、李军等共同投资50万在深圳成立了银之杰公司的前身。三人用了12年时间将公司做上市,到目前为止,仍是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
根据招股书,生于1940年的张学君今年已经79岁。
张学君、陈向军、李军三人第一次创业开花结果,上市至今已套现6.44亿。
但上市后是第二次创业,面对第二次挑战,几位创始人显然力有不逮。
银之杰扩张的路上,伴随着高增长的投资,资产负债率已从2013年的2.44% 达到2018年前三季度的42.89%。
银之杰的挑战是,下一年的业绩从哪里来?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TAG:
阅读: 扩展阅读:
推荐文章
Recommend article-
前方天堂还是地狱?特斯拉未来挑战全剖析
数码家电/阅读:3 -
无人驾驶汽车离我们还有多远?得看立法者的进度
移动应用/阅读:3
热门文章
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