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管新规落地 人才竞争加剧
近日,某银行“300万元年薪”挖人的消息在资管圈广泛传播。随着银行理财子公司纷纷进入申筹期,银行资管业务部门的大门向全社会打开,使得部分有着公募和险资管理等相关从业经历的人才纷纷考虑是否跳槽。曾经“一职难求”的银行业岗位,在资管新规之下面临行业大转型,对相关人才的需求大大增加。
在笔者看来,“300万元年薪”虽然只是个别银行的做法,但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目前整个银行业资管人才短缺的境况。一家银行资管部负责人近日在一次内部交流中表示,资管新规发布实施,代表着近30万亿元的银行理财旧时代落下帷幕,净值化下的银行资管新时代正式开启。各家银行资管机构面临的不是“弯道超车”,而是“换道竞争”。在“换道”过程中,修好“跑道”非常重要,关键要有修跑道的人。
银行资管行业转型需要专业人才支撑。随着资管新规落地,资管行业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改变,各个业务环节都需要重塑作业模式和业务流程,银行各个业务系统需要重构,整体科技架构需要重新设计。举例来说,资管新规要求打破刚兑,但长期以来银行资管对其强大的客户渠道和产品刚兑发行形成了路径依赖,导致其对资管产品的管理能力及相关科技系统都较为落后。产品长期按照“类存款”方式销售,银行销售系统普遍按“刚兑模式”设计;投资大量以“类货款”方式运行,银行的择时交易能力不足、市场风险管理能力以及相应的数据系统支持能力缺乏;在刚兑预期下,部分产品业务人员缺少净值化管理下高时效性和高精准性的磨练,估值核算及清算系统建设不够完善等,诸多问题都有待专业金融人才破解。
目前,各家银行纷纷筹建理财子公司也让银行资管人才大战愈演愈烈。近日,建行、中行、农行和交行理财子公司均已获监管批准。另据不完全统计,还有近30家银行公告或披露了设立理财子公司的计划。为了储备理财子公司所需人才,一些商业银行资管部门从去年开始就在招兵买马。按照监管要求,公募理财产品能够直接投资上市交易的股票,相当于放开了理财子公司从事股票投资的限制。银行资管业务在传统理财产品上有优势,却缺乏在股票型理财产品上运营的经验,且不可能在短期内就培养出自己的股权投研团队,因此“挖人”成为短期内最好的选择。
从目前招聘市场的情况来看,有两类权益投研人才最受理财子公司青睐。一类是传统的基金经理,一类是FOF(基金中的基金)/MOM(管理人的管理人基金)投资经理。传统基金经理主要负责净值型理财产品股票投资,直接对投资业绩负责。FOF/MOM投资研究岗位则主要作研究,且普遍要求在相关投资领域有两三年的投研经验。
投资市场瞬息万变,对资管行业来说,核心资产是人才,但各家银行在高薪挖人的同时也需预防“水土不服”。商业银行有着较为浓厚的信贷文化,其关注点集中在信用风险上,与公募等其他资管机构全面关注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等投资文化存在一定的偏差。另外,一些理财子公司开出的薪酬对于银行体系来说已经很高了,但对高端基金人才却不一定有吸引力。同时,银行体制相对复杂,一些基金经理也可能未必适应。由此看来,一定时期内,资管行业的人才争夺战仍将持续,在高薪挖人的同时,各家银行不妨多措并举,如与其他金融机构、协会、研究院开展人才合作培养和交流,加强内部培训等,争取在一定时间内尽快化解资管人才危机。(原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陆 敏)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文章
Recommend article-
特斯拉 Model S 中国售价曝光
百科知识/阅读:3 -
福特做无人驾驶:技术不够,高校来凑
百科知识/阅读:2 -
当智能汽车被 Hacked
百科知识/阅读:2
热门文章
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