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0亿纾困资金涌入 股权质押风险大幅缓解
股权质押风险大幅缓解
Wind数据初步统计,目前各地政府纾困专项基金规模已超3500亿元,券商、基金、保险相关产品规模分别达2000亿元、725亿元、1060亿元。按此计算,目前纾困资金总规模已超7000亿元。
去年以来,上市公司股权质押风险开始受到关注,地方政府以及券商、保险等金融机构全力帮助上市民企渡过难关。在政策支持和纾困资金落地后,股票质押风险开始降低。
随着股市的逐步企稳以及多路资金进场纾困,股权质押规模呈现下降趋势。深交所发布的股票质押大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2月31日,深沪交易所股票质押回购质押股票总市值20010亿元,占两市股票总市值的4.6%。一年前和半年前,该数据分别为约6万亿元和4万亿元。在2018年初达到峰值后,至今余额距最高点降幅超过26.9%。此外,目前的股票质押回购覆盖面宽,但违约风险集中在制造业、中小市值的少数公司,对上市公司整体影响有限。
“股权质押规模的直线下降,得益于前段时间采取的一系列干预措施,如成立纾困基金、对企业进行融资,与此同时,公司也主动解押缩小规模。当然,最重要的是股市逐步企稳,解押的概率自然随之提高,市场风险也就得到化解。”中山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湛分析称,随着纾困基金后续的增加与逐步落实,2019年的股权质押风险整体可控,质押爆仓中资质较好的上市企业的风险有望率先得到承接。
一些分析人士认为,股权质押风险短期得到一定遏制,但股票质押风险压力仍存。国泰君安大金融团队认为需直面两个问题,即救助的资金规模是否足够大以及参与化解风险各方的意愿强不强。该团队指出,对于有股权质押风险的企业全部救助不现实,且各地政府救助力度受到财力限制;另外,若要激发市场主体参与股票质押风险化解的意愿,必然需要项目本身具有吸引力。若股价前景仍然悲观,未来救助基金或资管的退出将面临困难,导致市场主体参与意愿不足。
此外,仍有部分上市公司大股东频频新增大手笔质押情况。2018年12月21日,有近20家A股公司披露了大股东的新增股权质押情况,其中部分为补充质押。以科伦药业为例,公司董事长、控股股东将所持公司2015万股质押给融通资本,该笔股份占其所持股份比例的5.31%。
另一家药企恩华药业,其大股东恩华投资则需要补充质押。同样是12月21日晚间,恩华药业披露,恩华投资近期将所持公司500万股股份补充质押给华泰资管。目前,恩华投资累计质押8000万股,占上市公告总股本的7.84%。近期,同样开展了补充质押操作的还有科信技术、东百集团、翔港科技等公司的实控人或控股股东。
纾困需防新增风险点
记者采访了解到,在纾困过程中,市场中出现了一些可能引发的新增风险点。中金公司研报认为,要关注纾困资金长期退出风险,以及资金的使用效率、纾困精准程度以及不同途径、不同来源下的各类纾困产品可能面临的协同问题。
——一边获取纾困资金,一边股东清仓式减持。在纾困资金入场过程中,多数股权质押比例较高的个股出现持续反弹,并引发重要股东减持套现。以博天环境为例,该公司2018年获得了1亿元的纾困贷款,在利好刺激下股价从2018年11月12日起经历了七连阳。2018年11月19日,博天环境发布减持公告,三大股东拟清仓式减持1.26亿股,占总股本31.35%。若以19日收盘价18.1元计算,累计减持金额达22.8亿元。
去年11月21日晚,正业科技抛出高送转预案:每10股送9.5股并派发4.2元现金股利。控股股东承诺,自预案发布之日起6个月内不减持公司股票。值得注意的是,该公司控股股东正业实业刚拿到一大笔纾困资金,上市公司回过头就要大额分红,且在获得救助后的几天,正业科技6名股东还分别减持。
以2018年11月份为例,包括麦迪科技、康达新材等多家上市公司遭股东清仓式减持。同花顺数据显示,去年11月份A股上市公司减持次数974次,而10月份为542次;减持股东有505家,10月份为294家;被净减持的公司有312家,比10月份多出近100家。
——上市公司控股权转移引发不确定性。在市场持续调整的背景下,部分大股东股票已被质权人强行平仓或采取司法冻结等强制措施,一些公司股权结构出现重大变动。多位业内人士认为,上市公司大股东在股票质押濒临平仓的情况下,又面临上市公司控制权的丧失,容易影响上市公司持续经营稳定性。
数据显示,2018年以来约100家企业实控人发生变更。梳理发现,近期转让股权的民资企业大多面临着高质押的风险。如金一文化,在股权质押爆仓的压力下,公司实控人向具有国资背景的海科金集团转让73.32%的股权。去年9月份以来,怡亚通、华英农业、环能科技和金贵银业等多家企业也转为国资控股。
海科金集团董事、现金一文化董事长武雁冰认为,就个案而言,国资实控民企,为民企带来最关键的是信心,其次是资本和管理经验。借助国资授信支持,目前金一文化“活下来”的目标已完成。下一步公司将制定战略规划、聚焦主业,让原有团队的骨干“挑大梁”。他认为,保证国有资产不流失是底线,而保留上市公司活力和创新基因是基本出发点。
分析人士认为,一些高比例股权质押个股面临平仓风险,引入国资股东有利于缓解资金紧张,稳定投资者信心。不过,引入国资并不一定提振股价,最终还是要看公司基本面能否改善。
——股东被动减持、逾期违约情况仍较多。根据不完全梳理,1月份以来,二十多家上市公司发布了股东被动减持公告,其中大额质押是被动减持的主要原因。一些公司因无法完成股票质押购回交易,还形成违约。如天音控股2月1日公告,公司股东深圳鼎鹏因未按照协议约定完成股票质押购回交易,构成逾期违约。长城证券作为质权人,拟对深圳鼎鹏质押给长城证券的5349万股公司股份在二级市场处置卖出,用于偿还深圳鼎鹏股票质押融资本金、利息及罚息。目前,深圳鼎鹏共持有5356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5.16%。
多喜爱2月11日晚间公告,公司控股股东、实控人陈军与黄娅妮质押给第一创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的部分公司股票,因触发协议约定的违约条款遭遇强制平仓导致被动减持。截至公告日,公司控股股东陈军与黄娅妮合计遭遇第一创业强制平仓导致被动减持股份数累计达到公司总股本的1%。
——纾困基金“救急”效率存考验。受北京朝阳区国资救助的蓝色光标相关负责人认为,中央给纾困基金定调“救急不救穷”,多数企业家是很支持的。比如朝阳区纾困基金一企一策,方案针对性强。但在全国范围内,地方政府能力参差不齐,纾困基金亟须指导性细则。
中金公司研报认为,要关注纾困资金长期退出风险,以及资金的使用效率、纾困精准程度以及不同途径、不同来源下的各类纾困产品可能面临的协同问题。区域方面,目前纾困资金规模较大的省市多为财力相对充裕、经济相对活跃发达的地区,而青海、宁夏、甘肃等经济实力相对弱的地区,当地民企的股权质押比例不低,这也是纾困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结构性问题。
化解风险需建立长效机制
随着质押到期高峰的到来,股票质押风险的化解可能仍需长期反复的波折。据有关市场机构的数据不完全统计,重要股东股票质押解压日期在2019年年内的笔数多达7000多笔,涉及参考市值高达1.5万亿。
沪深交易所近日发布《关于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相关事项的通知》,股权质押交易业务中多项“紧箍咒”得以放松。从具体政策上来看,松绑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股东质押回购违约,当确需延期,可延期超过3年;二是新增质押的融资如全用于偿还违约合约债务,允许不适用股票质押新规中关于单一融出方及市场整体质押比例上限等限制。
一些接受记者采访的上市公司人士认为,监管层此举有利于缓解大股东资金流周转难题,为民营企业提供适当宽松的融资环境。长城证券分析师刘文强认为,此次政策松绑,一方面,合约安排时间上延缓融入方还款压力,一方面对纾解质押风险的新增股票质押回购放宽限制,为纾解股票质押困境创造了良好市场环境,帮助民营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市场经过长期下行,大部分股票估值处于历史低位,价格泡沫消失,质押率偏高等带来的风险降低,股权质押业务监管放松具备了一定的技术基础。”首创证券研究所所长王剑辉认为,部分企业实控人面临着流动性紧张的危机,当前股权质押新规“松绑”,能对这些企业起到“救急”的作用。
不过,多位业内人士认为,上市公司股票质押风险纾解工作不会一蹴而就、一劳永逸,需要长期作战。在专家看来,虽然短期救急措施很重要,但进一步防控股权质押风险,必须从完善管理制度和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多方面着手,构建化解股权质押风险的长效机制。
“目前存在股权质押风险的企业数量不少,解质押的同时也有质押率在上升的问题,这是交错在一起的。”一位证券分析师认为,民营企业家要树立起长期作战的准备。
多位业内分析人士认为,所有单一政策都只能起到部分作用,股权质押风险问题性质复杂,解决尚需多方探索。以纾困基金为例,虽然目前纾困基金总额虽然超过7000亿元,部分资金也开始运转,但是因为“纾困”对象标准不统一等问题,整体效果仍没有充分体现。建议纾困基金操作细则仍需细化。
北京证监局相关负责人认为,当前需加强各金融部门、监管部门之间的统筹。各路纾困资金入场要统筹解决投资者和被投资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政府要严格使用标准,又不能包揽市场,同时要平衡化解风险和谋求收益。
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院长刘纪鹏等人士认为,从未来资本市场的发展来说,必须要切实做好股权质押风险的防范工作。为此,一方面给高比例股权质押划定红线,对上市公司大股东、控股股东的股权质押限制在一定比例内,要把质押比例的高低与上市公司及大股东的诚信度及风险等级严格挂钩。另一方面,加强对质押资金流向的监管,应尽快推动相关监管部门加强信息共享和整合,建立场内场外全口径上市公司股权质押数据库,系统分析质押融资资金规模、流向,为监管风险预研预判提供决策依据。
一些业内人士认为,防范化解上市公司股票质押风险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在目前流动性偏紧的情况下,一些发展高科技、新经济的企业股票质押面临的只是流动性问题,必要时应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而对于那些落后产能行业的企业,不应一味支持,要充分发挥优胜劣汰的市场化作用,由市场来决定是否给予资金支持。
市场人士认为,改善上市公司大股东资产负债表是核心任务,要多举措增强企业盈利能力,如更大力度减税,恢复大股东信用融资的能力。“解决股权质押问题的直接方法就是股市好转,股价不触线,还可以用收购股权的方式缓解还贷压力。但从长远来看,最终消除风险还需要企业和大股东修复资产负债表,降低杠杆率。”一位券商负责人说。
多位业内人士建议,站在公司长远健康发展的角度,要努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进一步畅通企业融资渠道,严厉打击虚假上市、恶意造假、忽悠式重组等违法违规行为,在并购重组、新股发行、债券融资等各方面降低企业成本,让真正有意扩大生产销售规模的企业不再因为短期资金压力陷入过度“加杠杆”融资的泥潭。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文章
Recommend article-
特斯拉 Model S 中国售价曝光
百科知识/阅读:3 -
福特做无人驾驶:技术不够,高校来凑
百科知识/阅读:2 -
当智能汽车被 Hacked
百科知识/阅读:2
热门文章
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