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京东白条套现提现天雷声轰鸣花呗套现预亏超10亿元
来源:Yourseeker
作者:西昻翔。
前言:
阿里新鲜出炉的季报显示,2019 财年第三财季,其单季营收破千亿(同比增长 41%),净利润同比增长 10%。
恰巧,媒体在这个当口爆出一条不大不小的新闻。正值寒冬,独角兽纷纷收缩战线(甚至战略性裁员)之际,阿里本地生活服务公司(即饿了么、口碑业务)拿到第一笔独立融资,额度超 30 亿美金。
老实说,刚看到这个消息时我觉得眼熟。这个剧本似乎不是第一次上演?
仔细回想了一下,果然,海外两年前就发生过类似故事。当时是 2017 年 6 月,亚马逊宣布,将以 137 亿美元收购 Whole Foods。消息刚出,美国整个电商、零售行业为之一振。
说回国内。眼看昔日曾被吹捧为「中国亚马逊」的京东股价已经跌至谷底(甚至被拼多多弯道超车),阿里这个时候的高调就越发引人注目。
如本文标题所述,如果你想搞懂阿里眼下在干什么、未来能干什么,一个有极大参考意义的可对标案例就是亚马逊。
Ben Thompson,知名互联网分析师。亚马逊宣布收购 Whole Foods 不久,他就写下一篇思路极为精彩的文章来论证其卓越的战略眼光。Ben 把亚马逊的终极目标、战略、战术层层铺开,为其收购 Whole Foods 讲出了一个无比宏大的故事。
鉴于原文逻辑十分简洁流畅,Yourseeker 精心编译出来,做个分享~
早在 2006 年,人们风传 iPhone 马上要面世了。Palm (著名手持设备制造商,悲惨程度堪比摩托罗拉)掌门人 Ed Colligan 被问到这么一个问题:
“你就一点不担心苹果做出来的新玩意儿?”
他轻飘飘地回答:
“我们也在做啊。而且你想,做 PC 起家的家伙,对手机懂个屁?他们肯定是吵噱头。”
在亚马逊宣布以 137 亿美元收购 Whole Foods 后,我想起了这句话。毕竟,就在两年前,Whole Foods 创始人 John Mackey 也说过,想卖杂货?亚马逊等着失败吧。
显然,现在看来,Ed Colligan 和 John Mackey 都错得离谱——前者被苹果打得节节败退;后者更惨,成了亚马逊的打工仔。
但其实你发现了吗?他们错得太相似了:Colligan 和 Mackey 都误解了对手的目标、战略和战术。
Colligan 当时之所以小看 iPhone,原因有三:
第一,他以为苹果的目标是做一部更好的手机,却没想到人家干脆造了一台小型电脑;
第二,他以为苹果的战略是往之前的手机上添加新功能,却没想到人家是想重构操作体验;
第三,他以为苹果的战术是要把电信运营商打趴下,却没想到人家是想利用自己与客户的紧密联系,来逼迫电信商让步。
Mackey 犯的错就更大了:虽然 iPhone 可能是有史以来最成功的电子产品,但亚马逊的目标,可能是成为有史以来最具影响力的公司。
凭什么这么说?我们一点点来深入分析。
亚马逊的目标
如果你不了解一家公司的目标,怎么可能明白它的战略和战术?不幸的是,许多公司自己也没搞明白。比如亚马逊吧,它在 1997 年提交的招股书里是这么说的:
Amazon.com’s objective is to be the leading online retailer of information-based products and services, with an initial focus on books.
亚马逊的目标是成为在线零售商的领先者,主打基于信息的产品和服务,刚开始的重点是书籍。
好了,即使你已经明白,书只是亚马逊的第一步(事实上当时很多人都不信这个),但你一定也很难想象,没过多久,亚马逊想要成为在线零售商领先者的目标也几乎达成了。
于是几年之后,亚马逊摇身一变:
Our vision is to be earth’s most customer centric company; to build a place where people can come to find and discover anything they might want to buy online.
我们的愿景是成为地球上最以客户为中心的公司;只要人们想在网上买东西,一定能在我们这里找到。
「只要想在网上买,一定能在亚马逊买得到」,这个概念听起来是不是太宽泛了?事实上,在往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亚马逊只是做到了目标的前半部分:成为地球上最以客户为中心的公司。
但是 Mackey 没想到,亚马逊的后半部分目标根本不是说说而已。就算他理解亚马逊最终一定会卖生鲜杂货(这部分约占消费者总支出的 20%),但他认为,亚马逊应该只是想走电商的老路子,把类似模式套到生鲜杂货而已。
然而事实上,电商只是一种战术,对于亚马逊而言,它甚至够不上所谓的战略。
亚马逊的战略
亚马逊的真正野心是「向所有经济活动收税」。它有几种不同的策略:
面向企业端,它的关键决策是 AWS:为所有的企业提供网站和云计算服务。你可以理解为,To B 端。
而在消费者这一端(To C 端),亚马逊的关键决策则是 Prime。
虽然亚马逊长期以来奉行的口号是——以最低成本为用户提供最多选择,但仅靠这两个还不够,因为它还想让差异化足够明显、且具备可持续性。毕竟,普通用户只需要点击一下,就能轻松在另一家服务商下单。
但 Prime 切入的点很准:这项服务既可靠又便利(送货超快),再加上考虑到沉没成本(你已经支付了 99 美元),普通用户为什么还要浪费时间去别的地方下单?
于是,凭借 Prime 服务,亚马逊给自己创造了一条强大的护城河,而不仅仅依赖于最低价格,因为 Prime 用户这时候已经懒得去看(相差不大的)价格了。
但是请注意,生鲜杂货恰好是亚马逊的一个战略性漏洞:它不仅是最大的零售类别,而且是其他服务商触达 Prime 会员的最佳机会。因为只有在顾客下单这些产品的时候,他们才有机会提醒说:嘿,你还可以考虑考虑我们。
这就是亚马逊一定会涉足生鲜杂货品类的原因。
亚马逊的战术
为了理解为什么生鲜杂货对亚马逊非常重要,我们先来了解它们与书籍的区别。
1)
网络商店的书籍数量远超实际商店,卖书的话,网络商店的选择足够多;
但生鲜杂货不一样,典型 SKU 也就几万个,网络商店玩不出新花样
2)
用户买书,他明确地知道自己将买到什么,因为书是标品;
但生鲜杂货的质量层次不同,标准化程度太难把控了
3)
书可以无限期地存储在仓库里;
但生鲜杂货容易腐烂,只能存放有限的时间,而且运输过程中质量还会降低
Mackey 一定明白,亚马逊如果直接拓展到生鲜品类,在成本上一定处于劣势:为了保持竞争力,亚马逊需要存放大量易腐物品,那么,只要它无法迅速扩张到足够大的规模,易腐物品就会坏掉。而且,因为生鲜杂货的运输难度和成本问题,规模没法一下铺开,只能一个一个城市去拓展。
也就是说,生鲜杂货对于亚马逊而言,是一个和「卖书」完全不同的问题。所以,它必然得找到一个完全不同的解决方案。
而亚马逊买下 Whole Foods 的最大价值,恰恰就在于它以一种「亚马逊式」的方案解决了难题。
第一个、也是最好的客户
我曾经在解释亚马逊的 AWS 和 Prime 业务时讲过,这俩比你能想到的相似太多了。什么意思?
先说 AWS,它实质是以服务器成本和云计算能力为「原料」,为开发人员(中小公司)提供了极大的灵活性:
最初,AWS 只是亚马逊内部的基础设施,它能有效支持亚马逊内部团队以及外部开发人员的临时使用: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文章
Recommend article热门文章
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