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副中心 | 打造北京的重要一翼,建设新时代的精品城市
2019年新年来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正式批复了《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6年—2035年)》(以下简称“城市副中心控规”),标志着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迈出了新的重要一步。
规划建设城市副中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以来,历经5年时间,我们始终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的要求,以创造历史、追求艺术的精神,推进城市副中心规划编制工作。在中央各部门支持下,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统筹领导下,汇聚各方智慧,经历多轮修改完善,编制完成北京城市副中心控规并获党中央、国务院批复,为城市副中心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要求。
党中央、国务院的批复共11条,是未来城市副中心建设的总纲领、总指南,城市副中心控规文本共七章72条,是将来城市副中心建设的具体要求。
01
高质量示范带动非首都功能疏解
第一章是落实城市战略定位,明确发展目标、规模和空间布局。规划深入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战略定位,明确发展目标,确定城市规模和空间布局。
1
规划明确了打造三个示范区的战略定位
城市副中心是北京新两翼中的一翼,未来将打造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示范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和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
——《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6年—2035年)》
2
规划提出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现代化城区的发展目标
到2035年初步建成具有核心竞争力、彰显人文魅力、富有城市活力的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现代化城区。建设低碳高效的绿色城市,蓝绿交织的森林城市,自然生态的海绵城市,智能融合的智慧城市,古今同辉的人文城市,公平普惠的宜居城市。
——《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6年—2035年)》
3
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城市副中心的规模与结构
——《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6年—2035年)》
4
规划明确了“一带、一轴、多组团”的空间布局
以“一带、一轴”作为城市基本骨架,构建城市水绿空间格局,将12个民生共享组团和36个美丽家园(街区)作为生产生活单元,推动集约紧凑组团化发展,建设职住平衡、宜居宜业的城市社区。
——《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6年—2035年)》
02
建设新时代和谐宜居典范城区
第二章是紧紧抓住疏解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建设新时代和谐宜居典范城区。
1
规划明确了城市副中心的三大主导功能
紧紧围绕对接中心城区功能和人口疏解,规划提出要充分发挥城市副中心对疏解非首都功能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行政功能与其他城市功能有机结合,以行政办公、商务服务、文化旅游为主导功能,形成配套完善的城市综合功能。积极吸纳和集聚高端要素和创新资源,着力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使城市建设发展与现代化经济体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6年—2035年)》
2
规划指出营造良好承接环境,推动新时代和谐宜居城区建设
沿生态文明带、创新发展轴重点培育、建设多个重点功能区,以组团、家园为单元提供均衡优质的城市公共服务,强化组团中心和家园中心建设,建立多层级的公共服务体系,构建5-15-30分钟生活圈。
3
规划提出要加强以新促老,实现新老融合
考虑到城市副中心现状城乡建设用地已占总用地一半以上,老城区发展品质和水平还不高,规划提出推进老城区有机更新,实现新老城区空间、功能、社会深度融合。
——《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6年—2035年)》
03
形成独具魅力的城市风貌
第三章是突出水城共融、蓝绿交织、文化传承的城市特色,形成独具魅力的城市风貌。
通州位于千年大运河北首、百里长安街东端,自古为京畿咽喉重镇,规划提出坚持大历史观,贯通历史现状未来,明确主副空间秩序,形成长安街东延长线规整有序、端正大气的畿辅门户形象。
规划强调要处理好水与城、蓝与绿、古与今的关系,将水城共融、蓝绿交织、文化传承作为城市副中心的主要特色。
二是建设蓝绿交织的森林城市,建设大尺度生态绿化,人均绿地面积达到30平方米,让蓝绿交织成为城市副中心的底色,让居民享受自然。
三是建设古今同辉的人文城市,构建“一河三城、一道多点”的整体保护格局,重点加强大运河遗产保护,分类实施通州古城、路县故城、张家湾古镇三座古城保护,传承燕山南麓大道文化内涵,全面加强各类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利用,与现代城市文明相映成辉。
——《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6年—2035年)》
规划构建疏密有序、错落有致的城市空间秩序,塑造京华风范、运河风韵、人文风采、时代风尚的城市风貌,展现“绿心环翠承古韵,一支塔影认通州”的新时代城市画卷。
——《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6年—2035年)》
04
建设未来没有“城市病”的城区
第四章是坚持绿色低碳发展,建设未来没有“城市病”的城区。规划针对交通、职住、环境、公共服务等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突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科学配置各类资源要素,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为有效治理“城市病”作出示范。
在职住平衡方面,健全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动态调节住房供给,促进住房供需平衡、职住就近平衡。
在环境治理方面,坚持源头减排、过程管控与末端治理相结合,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强化政府、企业、社会共治,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
在公共服务方面,把居民需求放在重要位置,以组团、家园为单元,提供优质均衡的城市公共服务,实现一刻钟社区服务圈全覆盖。
——《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6年—2035年)》
05
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第五章是推动通州区城乡融合发展,建设新型城镇化示范区。规划围绕打造新型城镇化示范区的战略定位,提出要在通州全区加强城乡统筹,充分发挥城市副中心的核心带动作用,提高与拓展区的整体性与协调性,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城乡共同繁荣的良好局面。
分类引导小城镇特色化发展,推动建设宋庄艺术创意小城镇、潞城生态智慧小城镇、张家湾文化休闲小城镇、台湖演艺文化小城镇、马驹桥科技服务小城镇、西集生态休闲小城镇、漷县文化健康小城镇和于家务科技农业小城镇。做好永乐店新市镇的战略预留。建设美丽乡村,构建和谐共生的城乡关系。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创新城镇化实施模式、管理方式和服务手段。
——《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6年—2035年)》
06
统筹区域协同发展
第六章是推动城市副中心与廊坊北三县地区统筹发展,建设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规划提出把区域协同发展作为“城市副中心质量”的内生动力,坚持“一盘棋”谋划,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定式,充分发挥城市副中心示范引领作用,辐射带动廊坊北三县地区协同发展。
强化交界地区规划建设管理,实现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统一标准、统一管控。共同推进空间格局、城乡风貌特色、生态环境、综合交通网络、现代化经济体系、城乡公共服务、市政基础设施、防灾减灾体系、政策保障机制等协同发展。
——《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6年—2035年)》
07
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
第七章是保障规划有序有效实施,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规划提出创新规划编制和管控体系,加强政策集成与创新,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健全规划实施和城市体检评估机制,率先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和考核体系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6年—2035年)》
城市副中心的美好蓝图已经绘就,我们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批复要求,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稳扎稳打、久久为功,发扬工匠精神,精心推进,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努力把城市副中心建设成为新时代城市建设发展的典范,成为新时代的精品城市。
人民城市人民建
人民城市人民管
让我们一起携手
将城市副中心建设成为
一个更美好的未来城市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文章
Recommend article热门文章
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