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景泰:盐碱地变形成鱼塘
新华社兰州12月14日电(记者郭刚)粼粼水波中,成群的鱼儿自由徜徉。在冬阳的照耀下,水面映射出七彩光亮。岸上,农民在静静地撒食喂养。流水淙淙,涟漪微荡,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田园牧歌”图。
这里是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芦阳镇响水村。原来白花花的弃耕盐碱地,现在成功变形为波光潋滟的片片鱼塘。
48岁的农民李文双和伙伴们正在鱼塘上喂鱼。大大小小的鲤鱼、鲫鱼、中华鲟见有人来,群追而至,活蹦乱跳,瞬间“吹皱”了池水。
记者了解到,多年来,由于受地形、地质条件及排水不畅的影响,地处黄河灌区的景泰县土地次生盐碱化大面积发生。“20世纪90年代初,因为土地盐碱化,我们这里的土地几乎全部弃耕了。”李文双说,许多人不得不背井离乡,另谋出路。“包括我自己,当时也被迫离开了。”
从2015年开始,当地政府不断创新治碱思路,开始探索利用地表黄河盐碱水和弃耕盐碱地发展水产养殖。经过3年多反复试验、调试水样、科学试养并最终取得成功。
如今在响水村,不仅能听到流水潺潺,还能见到李文双等已变身为渔民的西北农民。
“今年春天,我回到了家乡,在政府的帮扶下,于8月牵头成立了合作社,建成了这片鱼塘。”李文双说,合作社目前流转了村民的盐碱撂荒地50亩,还吸纳了村里20户精准扶贫户以土地或资金入股。“目前,我们养殖了5万尾中华鲟鱼苗,加上即将投放的40万尾金鳟、虹鳟等鱼苗,预计明年毛收入能有600多万元。”
34岁的精准扶贫户卢军春也是合作社股东之一。“加入合作社,每年我可以分红4000多元,加上在合作社打工的收入,一年收入3万多元不成问题,自己也不用出门打工了。”卢军春说。
如今在景泰县,盐碱地上发展现代渔业已初见成效。景泰县渔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李天元介绍,截至目前,全县盐碱水养殖共有19处,投资企业28家,辐射带动精准扶贫户1600余户,户均增收2400元。“鱼塘养鱼越来越成为我们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希望产业、小康产业。”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文章
Recommend article热门文章
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