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站低至300元,新闻自媒体

风控花呗怎么套现秒到2018花呗立即提现方法 (24小时为你解忧

编辑/2021-05-30/ 分类:科技资讯/阅读:
最高600万元医疗保障,首月仅1元?参与直播并投保就能获得一台冰箱?搜索保险相关信息后电话便被打爆?急功近利的营销展业模式,违背保险业运营逻辑的同时,亦有侵害消费者权利、影响保险业形象的风险。 提现服务微信:83269030 (此微信好友已满请根据提示 ...

最高600万元医疗保障,首月仅1元?参与直播并投保就能获得一台冰箱?搜索保险相关信息后电话便被打爆?……急功近利的营销展业模式,违背保险业运营逻辑的同时,亦有侵害消费者权利、影响保险业形象的风险。

提现服务微信:83269030 (此微信好友已满请根据提示添加下图QQ或者电话咨询)

 

那么,消费者如何在“陷阱环绕”的保险网络之间“擦亮眼”防掉坑?保险机构和监管部门又应如何为保险业“激浊扬清”?

猫腻一:虚假宣传

“戳!最高600万医疗保障,首月仅1元”“邀请好友投保送红包”……4月初,李亮(化名,下文人名皆为化名)看到上述激动人心的宣传语后便通过某保险中介公众号参加活动。然而令他意想不到的是,时至今日依然没有领到红包。 

李亮说,一个月前他关注了某保险中介公众号,并参加其“一元投保”的活动。“公众号说再邀请两个好友投保,我就能领取20元现金。公众号后台显示我已经获得好友助力,红包已入账,但实际上直到活动过期,我都没有收到钱。”

李亮的遭遇并非孤例。查询黑猫投诉平台,北京商报记者发现近期不少网友为参与“拉人头送红包”活动未有下文而大吐苦水。

专家拆招

“‘拉人头投保,好友助力赢红包’等宣传称为病毒式营销,或者裂变式营销。”有业内人士解释。

“若该保险中介给客户20元红包会涉及违规返佣,既然不给显然是涉嫌虚假宣传。”首都经贸大学保险系副主任李文中表示,这种病毒式营销对于中介而言能够较快实现业务扩张,但此例中亦涉嫌违反监管规定虚假宣传,会受到监管处罚,也会损害中介机构的市场形象。

此外,有精算师指出,一般来说短险月缴年末总费用高出年缴费用,所谓“首月1元”看似优惠,实际上是将首月相较后面月份“减少”的金额分摊至后续月份中,许多保险营销过程不对此进行标明强调,容易对消费者形成误导。在这方面,该精算师建议监管“下狠手整顿”。

对于所谓“拉人头投保发红包返现”的活动,多名业内人士提示消费者最好不要参与,若参与后感到“受骗”,可先与平台交涉,交涉不成,再拨打电话向银保监、消保局等机构进行投诉。而中国精算师协会创始会员徐昱琛则建议,对于消费者来说,咨询专业保险代理人买的保险对不对、能不能赔、怎么赔,提升保险素养,亦是非常重要的事。

猫腻二:违规返佣

“姐,来吗?今晚我们平台会有一个财险直播,如果当时投保的话,会有大到冰箱小到手机的投保奖励。” 某保险中介平台工作人员丁宋向北京商报记者发送了观看直播的邀请。

类似现象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屡见不鲜。投诉人赵吕便表示:“我在某综合金融平台上看到‘你有66元红包待领取’的广告,点进去后发现是‘再投一笔养老金’的宣传。养老金投保按钮处,能看到‘66元红包’的字样。点击投保之后,会显示保费相较原价减少66元。”

专家拆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一百三十一条第四项规定,保险代理人、保险经纪人及其从业人员在办理保险业务活动中不得有下列行为:(四)给予或者承诺给予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保险合同约定以外的利益。

而这,就是违规返佣行为的“庐山真面”。有业内人士指出,换个角度看,“返佣”是一种商业贿赂。一些销售人员返佣会让相关同行进退维谷,而没有1000多万保险销售人员在前期和后期的工作积极性,保险市场难以发展。

互联网保险违规返佣行为有何危害?上述人士表示,保险公司的风险暴露具有滞后性,使得定价、承保、投资等活动可能过度乐观,甚至使得当期经营者期待逃避之后的偿付责任。因此,保险市场不能进行过度的价格(费率)竞争,返佣的实质就是拉低保险产品的费率,有害于保险市场的健康。

因此,为了整个保险业的长期稳定发展,李文中建议,对于消费者来说,买保险应该更看重保险公司的安全性与服务质量,不要贪图一些眼前利益,配合某些保险公司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羊毛出在羊身上,保险公司的这些额外支出最终都是要消费者来买单的。”他如是表示。

同时李文中指出,对于监管机关,为了营造良好的保险市场竞争环境,对于这些不正当竞争行为要依法给予严厉处罚;对于保险机构,一方面要加强公司内部的合规管理,另一方面要避免因为考核机制和指标不合理导致相关工作岗位人员的违规行为。

猫腻三:信息被盗

“垃圾邮件太多,导师给我的论文修改邮件都被淹没了。”大学生邱宋最近十分苦恼——自己在某证券咨询网站注册会员后,她的邮箱开始接连不断收到来自各个险企邀请投保的链接。

邱宋说:“我之前为了写论文搜集最新数据,注册了这家咨询网站的会员,并没有想着投保。但是那之后,各个保险公司源源不断给我发来保险推销邮件,我怀疑它们从网站买来了我的私人信息。”

无独有偶,家住北京的张陈也认为,自己受到了保险推销“垃圾信息”的骚扰。他表示:“本来我最近有投保意愿,在手机浏览器上搜了搜保险咨询,甚至都没注册什么账号,也没填写任何资料。但是随后的一两个月,我的手机快被保险推销电话打爆了。”

专家拆招

“个人隐私信息被保险公司的人直接目睹、内部泄密,叫直接信息泄露。”而徐昱琛指出,对于互联网保险业务来说,隐性的信息泄露更加防不胜防。他举例说明:“譬如手机上有cookie记录浏览信息,而浏览器在一些社交账号上有小程序,其授权很多本就要用到手机号。当最近搜索保险信息的数据被记录并传输,大数据分析出用户近期对保险感兴趣,保险推销电话、短信便随之而来。”

大数据无处不在,信息泄露带来垃圾信息的状况,显然很难凭消费者自身力量规避,而“因噎废食”更不可取。对此,徐昱琛表示,一方面,行业要建立消费者对信息泄露的认知,另一方面消费者也要注意咨询专业人士,提升保险素养,避免被垃圾推销信息干扰,做出不符合自身需求的保险决策。

TAG:
阅读:
广告 330*360

推荐文章

Recommend article
广告 330*360

热门文章

HOT NEWS
  • 周榜
  • 月榜
广告 330*360
仿站低至300元,新闻自媒体
土狗科技网
微信二维码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新闻自媒体联系QQ:327004128 邮箱:327004128@qq.com Copyright © 2015-2017 土狗科技网 版权所有
二维码
意见反馈 二维码